数学科学学院数科2212班第一期实习简报 ——奔赴多校践初心,深耕初中数学共成长

时间:2025-10-22浏览:11设置

2025年9月,秋风送爽,数科2212班全体同学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忱,奔赴南京、上海、昆山、柳州等地数所初中校园。从繁华都市的公办名校到注重特色发展的城区中学,大家以“分散实践、聚焦学科”为核心,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展开沉浸式实习。尽管各校学情不同、任务侧重有别,但每一位同学都在岗位上认真探索,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实习成长故事,共同汇聚成班级实践育人的生动图景。

  一、特色校园:解锁多元实习场景,收获专属成长

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:仪式感与实践力双在线

作为不少同学的实习“首站”,该校学校用满满的仪式感开启了大家的实践之旅——学校特意为实习团队举办了专属欢迎仪式,校领导与指导教师代表到场,详细介绍学校办学理念、数学学科教学特色及实习安排,让同学们快速消除陌生感,融入校园氛围。

 

进入实践阶段后,同学们的成长节奏格外紧凑:在指导老师的梯度引导下,大家先从协助管理班级日常入手,记录早读纪律、跟进午间秩序;一周后便迎来“实战挑战”——独立负责自习课管理,不仅要维持课堂安静,更要随时为学生解答数学难题。有同学分享:“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回应全班同学的提问时,手都有点抖,但看到大家听懂后点头的样子,突然就有了底气。”此外,部分同学还参与了班级文化建设,协助设计“数学角”展示区,将课本里的几何图形、趣味数学题做成海报贴在墙上,既美化了教室,也悄悄点燃了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。

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:聚焦公开课,在教研中吃透教学精髓

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实习团队,则把重心放在了“优质数学课堂”深度学习上。每天除了旁听常规数学课、记录指导教师讲解“一元二次方程解法”“几何证明思路”的技巧外,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学校的数学公开课。从课前协助老师准备课件、整理习题,到课上专注观察师生互动——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、如何用生活化案例解释抽象概念、如何把控课堂节奏,每一个细节都被同学们认真记在听课笔记上。

 

公开课结束后,更精彩的“教研复盘”环节随即展开。同学们跟着指导老师参与学科组会议,和授课教师、其他资深教师一起探讨课堂亮点与改进方向。有老师提出“在讲解函数图像时,可以加入动态演示动画,帮助学生理解平移规律”,也有老师建议“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,可在课后补充分层练习题”。这些来自一线的教学经验,让同学们茅塞顿开,纷纷在实习日志里写道:“原来一节好的数学课,不仅要讲透知识点,更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,这次教研真的学到了‘干货’。”

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:德育与学科融合,解锁教学新维度

这所学校的实习同学则收获了一份“特别任务”——与班主任协同策划“抗战胜利80周年”主题班会。接到任务后,同学没有局限于“简单组织活动”,而是尝试将数学元素悄悄融入其中:比如在设计“抗战英雄事迹分享”环节时,加入“计算抗战时期重要战役历时天数”的小互动;在总结环节,用折线图展示“我国近年来国防科技发展数据”,让同学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,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。

 

班会结束后,有学生跑来对实习老师说:“原来数学还能这么用,太有意思了!”这句话让同学们格外振奋,也深刻体会到“教书”与“育人”的深度融合——好的教育,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用多元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成长。

 

  二、共性成长:多校实践同频,在细节中打磨教学能力

除了上述特色校园,其余数十所学校的实习也同样充满成长的印记:在南京迈皋桥初级中学、华电中学,同学们被分配到不同班级,有的专注批改数学作业,从“一元一次方程错题”中梳理学生的知识薄弱点,整理成“易错点清单”交给指导老师;有的坚持全程旁听,把教师“用生活案例类比数学概念”“通过小组竞赛活跃练习氛围”等技巧记在笔记本上,课后主动请教“如何设计更有趣的数学导入环节”。

 

昆山葛江中学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,同学们则侧重“课堂观摩+课后反思”,每听完一节课,都会写下详细的反思报告:“今天老师用‘超市打折’的例子讲百分数,学生反应很积极,下次自己讲课也可以尝试这种生活化导入”“几何证明题讲解时,老师分步骤引导学生画图,比直接讲答案更有效”。而在柳州市的学校,同学们还结合当地学情,学习如何用更通俗的语言讲解数学难题,在适应不同教学场景的过程中,逐渐提升课堂应变能力。

 

尽管分散在不同城市、不同校园,但数科2212班的同学们始终保持着同样的积极态度:每天提前到校,协助指导老师整理教学资料;课上专注记录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;课后主动交流,把遇到的困惑、收获的心得分享在班级实习群里,互相借鉴、共同进步。有同学说:“虽然不在同一个学校,但看到群里大家分享的听课笔记、教学感悟,就像一起在成长,这种感觉特别好。”

 

  三、实习感悟:在实践中明晰教育初心

回望九月的实习时光,对数科2212班的同学们来说,这不仅是一次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”的尝试,更是一场“理解教师职业”的深度体验。从最初站在教室后排紧张地记录听课内容,到逐渐能独立解答学生的疑问、协助设计教学环节;从对“班级管理”的陌生,到慢慢学会处理课堂小插曲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——每一个微小的进步,都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“教师”二字的重量。

“以前觉得数学老师只要把题讲明白就行,现在才知道,还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听懂、喜不喜欢听,要花很多心思去设计课堂。”“看到学生因为自己的讲解弄懂了难题,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比不了的。”实习日志里的这些话,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。

  如今,九月实习已尾声,但数科2212班同学们的教育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。未来,大家将带着这段时间收获的经验与感悟,继续打磨数学教学能力,朝着“成为有温度、有能力的优秀教师”目标稳步前行。(文/王若婷 图/个实习生 编辑/杜文 审核/颜超)


返回原图
/